距离开学还有一个月左右,可能很多准一年级家长已经开始焦虑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小学校园生活。今天我们从班主任的视角出发,看看班主任和家长如何一起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
不是“抢跑”,而是“缓冲”
每年九月开学季,小学校门外总能看到一群特殊的"守望者"——一年级新生家长们或踮脚张望,或紧握栏杆,眼中满是对孩子的牵挂。
这份担忧再正常不过:从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到课堂学习为主的小学,这个转变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研究表明,约30%的儿童在入学初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作为班主任,我见过找不到教室急哭的小女孩,也遇到过用课本折纸飞机的小男孩。这些可爱的"小插曲"告诉我们: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拼音、练算术的"抢跑赛",而是帮助孩子平稳过渡的"成长加油站"。
给家长的建议:
从“包办者”到“引路人”
在假期里,“小一新生”的家长可以协助孩子从生活习惯、心理建设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
1
小学的作息节奏比幼儿园快很多,每天8:00到校、40分钟一节课的安排,对刚入学的孩子是个挑战。
建议家长从暑假开始调整作息,每天早睡早起,用沙漏或计时器帮助孩子感知时间,例如刷牙限时3分钟、整理书包在5分钟内完成。
此外,家长也可以抽空带孩子一起选购书包、文具,并贴上姓名贴,让他们感受到即将要成为小学生的仪式感,并教会孩子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抽屉,避免“包办式”照顾。
2
家长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记得之前有位妈妈反复对孩子说“小学作业超多”,导致孩子开学第一天就躲在课桌下哭。
其实,父母可以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小学有很多有趣的社团,你想参加画画社团还是机器人社团?”“老师会像幼儿园阿姨一样喜欢你。”
在这里,我也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参观一下即将就读的小学,提前熟悉校园环境。
3
小学学习的核心不是提前学习拼音、算术,而是培养“坐得住、听得懂、跟得上”的能力。
建议假期里,家长每天安排15分钟“专注时间”,例如玩“听指令做动作”游戏(“听到水果名拍手”),或用“番茄钟”完成拼图、搭积木等任务。
有几条“避坑指南”需要家长引起重视——
·避免强迫孩子提前拼命练字,过度握笔可能导致手指变形,可以通过剪纸、串珠子锻炼手部肌肉;
·亲子阅读时,不要急着提问,先让孩子自由表达对故事的感受。我曾遇到有家长在共读时不断追问“这个字念什么”,反而让孩子失去兴趣。
4
之前,班里有个一年级孩子因不会排队推搡同学,后来,我通过“小火车接龙”游戏(排队时后面的人把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让他理解“有序”的重要性。两周后,他主动当起了“排队小队长”。
小学是集体生活的起点,社交能力、规则意识尤为重要。周末时间,父母应多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鼓励他们主动交朋友,例如,周末组织“公园读书会”,让孩子们轮流分享绘本,锻炼表达和倾听能力。
送给孩子们的“成长锦囊”
最后,我想对所有”小一新生“说:“恭喜你们即将成为小学生!这是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在这里,老师想送给你们几个‘成长锦囊’。”
做时间的朋友: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完成相关的学习小任务。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时间表”,把学习、玩耍、运动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
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大胆举手问老师。记住,“不懂就问”是最棒的学习方法。
做快乐的小公民:主动和同学交朋友,学会分享、合作和谦让。如果和小伙伴有矛盾,可以试着说:“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做生活的探险家:保持好奇心,多观察大自然,多阅读有趣的书籍。学校的图书馆有很多宝藏,等着你们去发现!
最后,老师想对你们说:“小学就像一个魔法城堡,里面有知识的宝藏、有趣的游戏和温暖的朋友。也许刚开始你们会遇到困难,但请相信,老师会牵着你们的手,和爸爸妈妈一起,帮助你们勇敢地走下去。愿你们在小学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欢笑,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审一校:苏忍忍
二审二校:学校办公室
三审三校:曹 芸